top of page

溫柔地擁抱自己,也是一種成長力:成長不必以自我逼迫為代價

  • 作家相片: Ms. Hedgehog
    Ms. Hedgehog
  • 5月16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「我一直以為,要夠嚴格、夠自律,才能變得更好。但後來我才發現,真正讓我開始轉變的,是我第一次允許自己『不那麼好』的那一刻。」

這是一位曾與我晤談過的來談者,在一次深度對話中的分享。

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,因為它點出了許多人在成長路上的盲點——我們習慣用自我批評來鞭策自己,覺得只有夠努力、夠痛苦,才算是有進步。但我們很少想過,成長也可以是溫柔的、是願意擁抱當下的自己,不再和自己為敵的過程。


💭 你是否也曾這樣對待自己?


  • 「不夠好」的焦慮,總是壓在心頭,即使完成很多事,仍覺得不夠

  • 習慣在犯錯後過度自責,甚至不允許自己休息

  • 以為愛自己就是懶惰、逃避,只有拼命才算努力

其實,這些內在對話,很常出現在習慣高標準生活的人身上——職場專業人士、照顧他人的助人工作者、追求成長的學習者。我們總想要變得更好,卻不知不覺把成長變成一種內耗。


💡 成長,不一定要很痛苦


我們來想像一棵植物的成長。它不會因為主人每天罵它長太慢就加速抽高,也不會因為壓力而開花結果。植物需要陽光、水分、空間、時間——人也一樣。

真正促進改變的,是「安全感」與「被理解的感覺」。當我們願意放下對自我的苛責,看見自己正在努力、給自己肯定,內在反而產生更多的能量與穩定,進而有餘裕邁出下一步。


🌿 從溫柔開始的轉變:你可以這樣做


1. 練習「覺察」內心的語言

你對自己說話的方式,會決定你看待自己的態度。問問看:我現在心裡出現的聲音,是支持的?還是責備的?


2. 給自己一點「肯定」

哪怕只是「今天我有起床上班」、「我忍住沒對同事發脾氣」,都是值得被肯定的日常努力。


3. 留下「喘息的空間」

你不必時時刻刻都在進步,有時候,靜靜地整理內在,也是一種前進。


📌 一個提醒:

你不是因為完美才值得被愛;而是因為你是你,就已經值得了。

這不是一句口號,而是一種信念的轉換。當你開始相信這件事,你會發現內在的衝突減少了,對自己的期待變得更平衡、更柔軟,也更能持久地支持自己。


📬 如果你也在追求「更好的自己」,但感到疲憊了……


也許,下一步不是更用力,而是更溫柔。


我在我的 podcast【Zebra Talking Bar 姐妹歐北共】會不定期分享心理學與人生設計的觀點,也歡迎你追蹤我的 IG @kellychen.co 一起交流。


👉 也可以看看這集 YouTube:《 [讀後感] 《也許,你該找人聊聊》一本認識心理諮商的好書》▶️ https://youtu.be/QvakHW1Q-6M

 
 
 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